资讯新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军事频道 >

老崔外出打工的行囊放下了

时间:2018-05-28 16:41:37

一个牛仔蓝大帆布包,是老崔背了30多年的打工行囊。2018年,这个大包袱却扔进了柜子里。今年不出去找活了,就留在村里干!说这话时,老崔正在现代化生态大棚里修剪西红柿苗,露珠打在秧苗上,泛着星星点点特色小吃的光。

老崔名叫崔士忠,今年63岁,家住密云西田各庄镇新王庄村。这是个水库移民村,全特色小吃村139户,耕地只有30余亩,多数村民外出找生计。崔士忠自打1981年就外出务工,搬砖、抹灰、开长途车,他都干过。如今,一双骨节分明,布满老茧的大手摆弄起蔬菜秧苗来,格外小心翼翼。

在新王庄村,像老崔一样的村民有40多位,这些打工候鸟过完正月十五就出门,腊月陆续回乡。春节是这个村子很热闹的时候,游子归巢,采办年货,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挂起来。

今年,老崔们一回村,就发现个新鲜事:村北出现一座宽敞明亮的生态大棚,里头还有各种设备。

正围着看稀罕,村里的*一书记王森东招呼大伙儿进大棚看看。这位王书记,老崔听老伴儿说过几次,是区里派来做扶贫工作的。虽不是本地人,可这位书记跟村里的感情真深,不到一年时间,开了十几次村民会,四处奔波找项目、寻资金,去年12月底,崭新的生态大棚出现在一片荒地上。

这座大棚特别聪明,调光、控温、灌溉、防虫都能自己完成。王书记边介绍边演示,按下按钮,棚顶的帘子缓缓下降,直射的阳光立刻变得斑驳,很好学,咱请农技员来手把手教。只要是低收入户,都可以报名承包,区农业服务中心无偿提供种子,卖多少钱揣自己兜里。

这样的大棚还要再建17座,把城里人吸引来观光、采摘,后山要修建登山步道,闲置的农宅改造成乡村酒店,还有一条笔直的新公路直通村里王森东描绘着未来,老崔听得入神。末了,书记的一句话说到了他心里:年纪大了,不想出门在村里干也能致富。

老崔心头一暖。这大棚我挺看好,咱们弄吧!回到家,老崔马上召开家庭会议。老伴儿心里有些打鼓:你可从来没种过地,到时候卖不出去咋整?

我粗粗算了算,到处打零工,一年也就挣一两万。承包大棚,苗子免费给,技术员全程教,咋也赔不了,种成了收入可比打工高多了。老崔铁了心,要做村里*一个吃螃蟹的大棚管家。女儿女婿闻言也说出了自己的打算:我们也不走了,把咱家的院子拾掇拾掇,弄成民俗院。这么一合计,仨人都决定留在村里创业。

装载机配件时不等人,还没过春节,2100株原味1号西红柿苗运进了老崔的大棚。这种西红柿抗逆性比较差,产量低,但口感特别棒,卖得上价。老崔刚刚务农一个月,工夫没少下,天不亮就钻进棚,猫腰一干就是一天,张嘴都是行话。

干上才知道,农活也累,不过守着家门口奔幸福日子,我觉着又年轻了一回。老崔说得很开心。

眼下,西红柿长势正好,掌心大小的青色果子冒了头,还没泛红就已经被预订了大半。再有半个月就癫痫病的症状及预防能摘了,估摸着能收5000多斤,照目前的架势看,至少能卖5万元,比我们仨一年赚的还多。老崔穿梭在绿丛中,不时用粗糙的大手抹一把汗,这个新职业,越干越有劲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